搜索

您的关键词

专业设置

汉语国际教育

  一、专业概述

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年4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置的四年制本科专业,于同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于2021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国际生。在2021年12月学院与英国肯特大学共建了全国首家开展中文专业的网络中文课堂。

1. 培养特色:

(1)特色课程: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5 级)》培养目标中【目标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更国际、更智慧、更实战、更创新的与时俱进的人才,专业设置了相关特色课程,如必修课《人工智能导论》,此门课程涵盖探索技术、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体与多智能体系统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AI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了解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学习和适应AI协同作业奠定基础。

(2)特色国际中文教育产业项目班:

专业学习+项目实践+大赛交流:采取“导师制”模式,引领学生参与国家级线上线下语言文化交流项目、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专业大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I融课创新+文创产品研发:采取师生共研模式,利用AI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研发文创产品,鼓励自主创业。

参与精品游学定制、文化/语言课程定制: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提升人生阅历。

(3)特色海外发展班:

雅思专项辅导、英语口语强化,参与校际本硕连读项目和海外硕士项目。

创新“互联网+技能”的培养教育模式,进行国际中文教师线上线下专业能力培训,最终实现海外全球高端就业和海内外升学。

(4)特色助教团队:为提升专业学子的综合能力,我专业为学生们设置不同的助教岗位,分为教学助教、新闻助教、项目助教等。教学组同学着重利用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并采用“导师制”,将每一位学生分配给不同的导师,学生辅助导师完成国际中文教学任务,从中体验真实的教学课堂,获取多种教学技巧,以提升自身教学经验;新闻组同学着重利用公文写作、大众传媒、新媒体营销等相关知识,传播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相关事宜,在短视频app、公众号等传媒软件发布最新新闻,培养学生的传媒意识;项目组同学着重利用专业知识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进行AI融课创新+文创产品研发,师生共研模式,利用AI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研发文创产品,提高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image

 

(5)特色考研社团:我专业为考研学子设立考研社团,定期为考研学子提供最新考研信息,配备专业度高、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定期举办讲座、答疑、模拟考试等活动,为考研学子科学规划备考安排。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近年来考研录取率近40%,学生分别考上国内双一流大学,如兰州大学汉硕、西北大学哲学硕士、新疆大学汉硕、东北石油大学汉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汉硕、陕西理工大学汉硕、西安石油大学汉硕、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汉硕、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

image

 (6)特色实践平台:

英国肯特大学外派教师及志愿者实习岗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与英国肯特大学共建的网络中文课堂,汉教专业学生可申请赴英国肯特大学国家公派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以此实现全方位锻炼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坚持培养能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互联网+国际中文教学实践平台:基于与韩国岭南理工大学、韩国全州大学、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第一大学、泰国曼谷向日葵国际语文学校、泰国合艾地区学校等海外合作项目,我专业为学子提供线上线下国际中文教育实习平台,从而建立海外实习基地特色双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暑期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来华团组夏/冬令营实习岗位:我专业学子可参与2023年“汉语桥”夏令营 | 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嗨西安—古都游学”来华团、2024年“汉语桥”夏令营 | 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享趣西安—古都游学”来华团、2024年“常来长安”西班牙华苑中文夏令营等中外交流项目的助教或实习生,在真实的国际中文教学中交流成长,提升汉语教学水平。 

特色实验室及第二课堂:专业安排多个实习岗位或志愿者岗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 校外实习基地:

国内实习就业平台:西安南开高级中学、西安现代职业高中、西北大学贾平凹文学馆、泾河新城育才小学、香积寺小学、宫字小学、神禾十四中学、咸阳美博彩虹小学、黄良中心小学、秦汉新城英才学校、郭杜镇政府、西安盛世新汉唐语文学校、上海睿泰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爱中文项目)。

海外实习就业平台:英国肯特大学、韩国岭南理工大学、韩国全州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泰国曼谷向日葵语文学校、泰国董里弘德学校、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学校。

互联网+线上实习就业平台: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远程中文教学实习;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第一大学远程中文教学实习;非洲喀麦隆线上中文教学实习。

image

 

3.实验室及第二课堂:

科大高新汉墓博物馆:教研室深挖博物馆文化内涵,结合专业学生学习内容开发第二课堂,分讲汉墓及汉代文化、汉字、文物证史等内容,并组织专业学生参加由陕西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大学博物馆承办的年度陕西高校博物馆“雏凤杯”讲解大赛,在与西北大学博物馆、交大西迁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长安大学博物馆等近12所高校博物馆讲解员的角逐中,科大高新汉墓博物馆三位讲解员分别获得两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

image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实验室:专业在“大文化,多才艺,会交流”的教学理念下,创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实验室,以强化创新教育模式为特色,坚持以汉语理论知识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汉语技能教学为重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传统才艺,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现已在实验室内开设《陕西民俗文化鉴赏》《中国才艺与模拟教学》等课程。

 

image

第二课堂:专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各类活动项目展开第二课堂教学,如历届端午传统文化汇演、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汉语桥”夏令营 | 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享趣西安—古都游学”来华团组、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和项目、名师讲座等。

image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使命担当、知识探究、能力培塑、素养提升”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规范。经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际中文教学、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扎实的汉语专业知识和中外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能力,能备熟练运用汉、英两种语言的素养,能够在国内外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及相关专业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等领域从事国内外中、小学从事汉语教学,在相关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的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国内语文教育方向:教学与考证相结合,保证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证高通过率;专业学习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参与文化赛事,促进学生发展;就业与发展深造相结合,拓宽就业渠道,夯实考研、考公务员和教师编制的知识基础。近3年来,国内语文教师卓越班的同学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近98%,毕业后通过事业单位教师考试招聘,在西安市浐灞第二小学、西安市沣东第五小学、西安市高新第九小学、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学等担任语文教师;目前,在泾河新城泾干育才小学任教的2014级毕业生,已成为该校教务主任和教学名师。

国际中文教育方向:践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将汉语基础知识教授与对外汉语技能实践相结合;创新“互联网+技能”的培养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线上线下国际中文教学能力,最终实现海外全球高端就业和海内外升学。目前卓越班的同学参加汉教专业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录取率近95%,学生赴任的国家有哥伦比亚,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泰国,老挝,韩国等。其中,2014级杜宜鸿被评为哥伦比亚圣菲波哥大孔子学院优秀教师,目前已申请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就读;2015级胡婷婷获得孔子学院赴泰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2017级丁钰佳、2019级孙兆庭、2020级蒋经世入选英国肯特大学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等。

企事业单位文职:培养学生向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文职方向,如报社记者、文字编辑和策划、行政管理、文化传媒等方向发展,成为企事业单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核心课程

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论、汉语国际教学概论。

四、职业前景

1.国内语文教育方向:毕业生可选择国内普通中小学及国际学校从事语文、国际中文等相关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近98%。

2.全球国际中文教学方向:参加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项目及校际海外合作项目,从事海外中文教学。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选拔通过率近95%。

3.个人发展方向:具有较大的考研、考博的上升空间,考公务员、教师编制的极大优势。专业近几年来的汉教考研录取率近18%,多名毕业生考取各地教师编制。

4. 文企策划方向:毕业生可选择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编辑策划、行政管理、文化传媒等工作。

5. 互联网+创新就业:远程从事教育教学相关教育培训工作。

五、升学就业

1.就业情况:

国际教育与人文学院2024届就业成绩亮眼,2024届毕业生共3650人,其中3135人已落实就业去向,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4.41% ,为相关领域输送大量专业人才。学院以优质教学与就业指导,为学子铺就广阔职业发展道路,彰显专业强劲实力与就业优势。

2. 就业去向:

升学深造:专业近年来考研录取率近40%,部分专业学生考取国内硕士研究生学位:西北大学汉硕、兰州大学汉硕、西安石油大学汉硕、东北石油大学汉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汉硕、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汉硕、新疆大学汉硕、陕西理工大学汉硕、西南林业大学汉硕、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部分学生海外硕士项目申请成功:诺丁汉大学(全球QS排名114)对外汉语硕士offer和纽卡斯尔大学(全球QS排名122)国际教育硕士offer等。

imageimageimage

imageimageimage

国内语文教师:近3年来,国内语文教师卓越班的同学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近98%,多名专业学生考取公务员或中小学教师编制,在西安市浐灞第二小学、西安市沣东第五小学、西安市高新第九小学、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学等担任语文教师;目前,在泾河新城泾干育才小学任教的2014级毕业生,已成为该校教务主任和教学名师。

image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学生以95%的高通过率入选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项目,分赴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哥伦比亚、蒙古国、韩国、泰国、老挝等地任教,实现汉教专业学生全球化高端就业。

image

企事业单位文职:部分毕业生进入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进行文职工作,如报社记者、文字编辑和策划、行政管理、文化传媒等,成为企事业单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3.优秀案例

汉教25届学生苏梓彤于2024年12月参加研究生考试,现已拟录取于西北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本科学习期间,她积极进取,获奖无数,曾获全国首届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奖、陕西省首届国际中文教学技能大赛优秀奖、陕西省第十七届冰心文学奖大赛一等奖、第六届“中学西渐杯”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国际教育与人文学院第七届说课大赛一等奖;获“优秀共青团员”、“2023 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交流活动“优秀微课”荣誉称号、作为助教获“嗨西安”古都游学夏令营英国肯特大学中文课堂“优秀工作人员”称号。实践经验丰富,曾担任众多汉语教学项目实习生,如担任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实习生,如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第一大学网络中文实习教师、喀麦隆网络中文课堂中文实习教师、中亚五国留学生线下初级班听力课中文实习教师等。考取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国际中文教师资格证等专业相关证书,她说:“如果这个世界真有奇迹,那就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image

汉教23届学生张亚鑫于2023年12月27日参加研究生考试,考取新疆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她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六级、普通话二甲、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等专业证书,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三等奖学金、学习单项奖、三好学生、汉国教教研室优秀实习生、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金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竞赛省级三等奖等奖项。她说:“看不清未来的时候就要比别人坚持得久一点,这个世界上99%的事情,只要你能做到绝对性的努力和持续性的坚持,那么迎接你的将会是100%的胜利。所以请你一定要千万次不厌其烦的,在每一个漫长的深夜里,拯救未来的自己。”

image

25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贾雅茜通过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汉语志愿者选拔考试,成功被派往柬埔寨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大学期间,她先后担任团支部书记、组织部负责人,分团委学生副书记等职位。曾多次组织团支部开展团学活动及青年大学习的开展与学习工作,组织开展“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团课培训”等课程培训;疫情期间,多次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后续参与“挑战杯”的策划筹备工作;协办“百米画卷”“挑战杯”“卓越杯”“学代会”等大型活动。她荣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组织负责人”称号;第二届全国青年创新翻译大赛三等奖;先后获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第八届说课大赛优秀奖、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等奖项。她说:往前走,就是最好的结果。

image

24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乔婷,中共党员,毕业后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选拔,赴泰国民教委Sarasit Phithayalai School 担任中文教师,任期一年。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府级演讲比赛,小学组学生获得全府演讲比赛第一名,初中组获得全府第二名的优秀成绩,辅导零基础学生参加HSK考试,通过率100%。现任西咸新区小学语文教师。本科在校期间,她成绩优异,考取国际中文教师资格证书、国内语文教师资格证、大学英语四级等证书。在学习和专业实践方面,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如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二等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曾获第六届“中学西渐杯”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陕西省冰心文学大赛二等奖,并担任海外中文教育与研究中心中文实习教师。她说:“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必焦虑,有人比你提前拥有,要知道这世间很好,努力不会被辜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image

汉教24届学生李一平,通过陕西省事业编考试,成功考取西安市经开区第五小学编制教师。

学姐寄语:面对未来,不必急于用“成功”定义自己。真正的成长,是学会在不确定中保持清醒,在喧嚣中听见内心的声音。若选择考研,愿你有深耕的耐心;若走向职场,愿你有破茧的魄力;若仍在探索,愿你有试错的底气。世界从不缺标准答案,缺的是忠于自我的答卷。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但重要的不是走了多远,而是是否走成了自己的路。愿你们带着好奇与真诚,在属于自己的坐标里,活得辽阔且自由。

image

汉教23届学生丁佳乐,通过陕西省事业编考试,成功考取榆林市教师教师,任职于榆林市第十二小学。

个人经历:积极参与各类教学实践活动、汉语文化推广活动,不断打磨自身的专业技能。课堂上,她认真汲取专业知识,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课堂外,主动寻找机会锻炼自己,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姐寄语: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阶段之一,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在校的每一分每一秒。首先,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是重中之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知识体系丰富,从语言学理论到教学方法,每一门课程都与未来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其次,一定要多参与实践活动,无论是学校组织的教学模拟、社团活动,还是实习机会,都要积极争取。在实践中,你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积累宝贵的经验。此外,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初心,教育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当看到学生们因为你的教导而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最后,不要害怕困难和挫折,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挑战,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属于自己的曙光。愿学弟学妹们都能在大学时光里,学有所成,不负韶华,朝着自己的目标勇敢前行!

image

 

六、实践课程与行业需求对接

目前专业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如计算机技能实训、教学观摩与教学技巧、中华才艺、课堂组织与管理、国际中文教学数智化设计、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

专业建立了众多实习基地,提供众多对口实习岗位。如西安南开高级中学、西安现代职业高中、郭杜镇政府、汉中汉台区政府、西北大学贾平凹文学馆、陕西目客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泾河新城育才小学、宫字小学、西安市浐灞第二小学、西安市沣东第五小学、西安市高新第九小学、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学、西安经开第五小学等。海外实习就业平台有英国肯特大学、泰国曼谷向日葵语文学校、韩国岭南理工大学、韩国全州大学、泰国董里弘德学校、泰国合艾地区等。远程实习就业平台有与英国肯特大学共建的网络中文课堂远程中文教学实习、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第一大学远程中文教学实习、非洲喀麦隆线上中文教学实习等项目。这些实习基地对接行业需求,极大地提升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image

七、教师团队、科研成果、核心教师

(1)教师团队:

冯鸽,博士,博士后,教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或译著5部;承担国家级社科基金、省部级教育厅校级多项科研课题,主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论文写作与指导》等课程。

image

董建稳,教育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理事。撰写学术著作3本,发表核心期刊8篇,主编高校《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十余部。主讲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image

杨保健,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参与多项省级科研、教改项目,主持省级重点教改项目一项,参编教材5部。主讲《古代文学概论》等课程。

image

许新芝,中国语言文学副教授,参编多部教材,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讲《教育学》、《中国文学史》等课程。

image

李建国,副教授,藏书家、姓名学专家。已出版姓名学专著5部,现代文学稀有版本专著一部。藏书家、姓名学专家。己出版姓名学专著五部,现代文学珍稀版本专著一部,还出版有历史地理专著、文学评论集、散文集、读书随笔等六部。在大陆、台湾、美国发表姓名学论文及随笔120余篇,并在国内发表文学批评及书话80余篇。主讲古代汉语、汉语文化等课程。主讲《汉语文化》等课程。

image

慕涛,湖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主任,历任国家汉办巴西志愿者管理教师,公派教师等职,主讲《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image

杜飞,在读博士,讲师,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副主任。曾任韩国、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主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课程。

image

鲁珺歌,西北大学法律硕士,讲师。从教20余年,教学经验丰富,文学功底深厚,主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image

李叶,在读博士,讲师。曾赴泰国国际学校从事中文教学,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主讲《对外汉语技能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

image

张菊红,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教学经验丰富,主讲《古代文化概论》、《现代汉语》等课程。

image

纪红利,西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曾任英国肯特大学公派教师,主讲《中外礼仪与文化》等课程。

image

李宣颐,首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曾任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主讲《西方文化概论》等课程。

image

刘清,陕西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讲师。曾赴英国南柴郡学院进行游学交流,主讲《偏误分析》等课程。

image

文安东,在读博士,讲师。曾任文莱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主讲《英语阅读》、《外国文学作品选》等课程。

image

杨新,在读博士。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进行文化交流,主讲《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image

张宇淇,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文学硕士,曾赴菲律宾、爱尔兰等国家担任国际学校/孔子课堂汉语教师。

image

(2)科研成果:

汉教教师团队一贯秉持“交流交融,互学互鉴”的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团结协作,治学严谨。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多个项目,出版专业教材并配套线上学习平台,荣获国家级大赛教师指导金奖、国家级大赛教师指导一等奖和省级大赛教师指导一等奖。在2021“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交流活动西北片区线上交流活动中获得“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科研建设方面:建立校、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体系,作为专业专业学术研究的支撑,并反哺促进专业的建设发展。科研论文有:陈苗,《基于ATUBE跨文化交融过程理论的网络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山西市场导报,2023年7月;刘洋,“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Advances in Higher Education (ISSN: 2424-8428(P)。专著教材有:2023年7月,出版专著《对外汉语重点语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主编:陈苗,副主编:李叶,杜飞,慕涛。校级课题有:2023年11月,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汉语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东南亚地区第二语言推广研究》负责人:杜飞,参与人:李宣颐、张菊红、慕涛、陈苗,已结题;《人工智能背景下国际中文智慧教育课程设计与应用,西安思想家语言培训学校》,主持人:杜飞,2023年6月-2024年1月,已结项。

省部级课题:2023年全球中文教育主题学术活动计划《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创新发展研究》,经费2万,主持人:慕涛,参与人:陈苗、李叶、文安东、刘洋,2023年10月-2025年6月,在研。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丝路文化品牌建设的多模态协同机制研究》,经费5万,主持人:刘洋,参与人:张晨、畅攀、文安东、李叶、陈苗、慕涛、邓子涵,2023年12月-2024年11月,在研。陕西省社科联汉语国际教育专项课题《后疫情时代网络中文课堂教学策略优化研究》,到款经费6000元,主持人:陈苗,参与人:李叶、慕涛、纪红利,2022年7月-2023年7月,已结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云游长安学汉语”语言学习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到款经费175000元,2022年9月-2023年5月,已结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夏令营,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嗨西安—古都游学”来华团组,到款117600元,2023年6月—2023年8月,已结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云游长安,对话西安”语言学习线上团组交流项目,预计到款经费115900元,2023年11月-2024年06月,已结项。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项目,到款经费128400元,2022年4月-2027年4月,在研。

省级高校本科一流课程建设:《汉语国际技能教学》课程负责人为陈苗老师,团队成员有:李叶,慕涛,冯鸽,杜飞老师。课程历经5年的发展,不断创新改革,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并且与精心设计的线下活动相结合。该课程模式获得了专业人士的一致肯定,课程创新成效显著。获批陕西省省级高校本科一流课程。

image

(3)核心教师:

冯鸽,博士,教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或译著5部;承担国家级社科基金、省部级教育厅校级多项科研课题,主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论文写作与指导等课程。

慕涛,湖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主任,历任国家汉办巴西志愿者管理教师,公派教师等职,主讲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杜飞,广西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东南亚大学在读博士,讲师,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副主任。曾任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主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课程。

鲁珺歌,西北大学法律硕士,讲师。从教20余年,教学经验丰富,文学功底深厚,主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张菊红,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教学经验丰富,主讲古代文化概论、现代汉语等课程。

纪红利,西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曾任英国肯特大学公派教师,主讲中外礼仪与文化等课程。

李宣颐,首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曾任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主讲西方文化概论等课程。

八.国际化与国际交流分布

国际化课程设置:开设跨文化交际(双语)、教学技能示范(双语)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技巧以及跨文化教学相关的实践技巧。

“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如与英国肯特大学合作举办的“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云游十三朝古都——西安”,以美食、建筑、民俗等七大特色文化为主题,向海外学员展现了西安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及风貌,是“语言+文化”远程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实践。

image

与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互联网+国际中文教学”实践平台:与韩国岭南理工大学、韩国全州大学、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第一大学、泰国曼谷向日葵国际语文学校、泰国合艾地区学校等海外合作项目,我专业为学子提供线上线下国际中文教育实习平台,从而建立海外实习基地特色双人才培养模式。

image

暑期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来华团组夏/冬令营游学项目:目前我校已开展2023年“汉语桥”夏令营 | 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嗨西安—古都游学”来华团、2024年“汉语桥”夏令营 | 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享趣西安—古都游学”来华团、2024年“常来长安”西班牙华苑中文夏令营等国际交流项目。

image

留学生教育:学院是获国家批准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自2003年起就开始了国际交流以及留学生教育事业,与国外多所大学之间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学院于2014年7月成立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和海外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要面向海内外进行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承担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和招收国际学生的任务。我校为外国留学生设立多项奖学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现留学生预科生和学历生一体化:目前,有十多个国家的学生,分别来自比利时、英国、蒙古、柬埔寨、老挝、尼泊尔、韩国、泰国等在我校学习语言预科和申请专业学历就读。现已形成留学生学历生、长期语言进修生、短期语言进修生、预科生及交换生的多渠道发展格局。专业开设了丰富的云端线上课程,包括综合课、文化课、正音课等,满足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安排留学生进行校外文化体验活动,利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带学生走进中国文化内核。

image

image

八、智慧化&数智化教学体现

(1)课程教学方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汉语国际技能教学》作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依托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在线平台等,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国际中文教学知识和技能,运用数字化手段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利用数智化工具辅助教学:在“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开展中文教学课程录制,借助线上平台聊天框与学员互动,了解学员需求和反馈。同时,还可利用数智化AI翻译技术、智能AR眼镜等工具,帮助传播者将中文文化内容翻译成多种语言,实现跨语言文化交流传播。

(2) 教学模式创新方面

专业建设结合数智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依托数智化网络中文课堂等开展微格实战教学,采用项目教学、微格教学设计、进阶式学习等方式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讲好陕西故事”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3) 实践教学方面

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如“云游十三朝古都——西安”项目,通过录制视频、直播讲解等方式,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向海外学员展示中国文化,提升学员中文水平,这是“语言+文化”远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image